在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想去學校是經常會出現的想法,家長應該要理解孩子,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很少有人能夠快樂的學習,不厭學的,尤其是在假期之后。
孩子不愿去學校怎么辦
1、生活作息要改變,更要循序漸進。很多父母都急于改變孩子在寒假期間“吊兒郎當”的狀態,于是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作息,簡單粗暴地“一刀切”。其實這樣的方式不僅幫助不到孩子,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更討厭上學。人常說“凡事講究循序漸進”是有道理的,心理學上也講究“心理鋪墊”的重要性。
制定計劃的時候讓孩子參與進來:開學了,我們不能按照之前的生活方式了,要早睡早起這樣才能精神好,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能接受的時間,做好了心理鋪墊,孩子再去遵守會容易很多。
2、放低身姿,去傾聽孩子。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大人很容易自以為是地開始指責,甚至扣上“你就是不愛上學”的帽子。作為家長應捫心自問:是否有認真地聽孩子說過他不想上學的原因呢?
傾聽,看上去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往往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背后的原因無外乎是信念,沖動,說教,習慣等阻礙。放下這些阻礙,家長才能成為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如果孩子能直接表達清楚不愿意上學的原因,那父母就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兀自猜測了。
3、喚醒友誼,做好“助攻”。新學期開始,很多孩子在假期里失去了和同學的聯系,剛剛上學后,可能有些友誼悄悄地發生了變化,那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喚醒友誼”。要知道,對朋友的喜愛,可是很多孩子上學的動力呢。但很多孩子,尤其是內向的孩子,不懂如何拉近友誼,這時候父母就要做好助攻啦。
助攻方法可以是準備一些零食,請小朋友放學來家里玩;可以是和小朋友的父母約定放學一起去逛逛商場,吃個晚飯;還可以回家和孩子一起做個手工,送給喜歡的小朋友。當然了,也可以買些關于友誼的書籍和繪本,或者分享自己交朋友的經驗,啟迪孩子,給孩子勇氣。
4、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很多孩子和父母的直接矛盾就是:開學不許再玩電子產品了!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孩子不抵觸上學才怪呢!這會讓孩子感覺上學是一種懲罰,而不是快樂成長、接受學習的地方。
正確的做法仍然是循序漸進,做好心理鋪墊。和孩子一起商量個時間和方法,然后執行,但不能因為孩子耍賴和哭泣就妥協,要溫柔而堅定。
孩子不愿去學校的原因
1、父母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干預,會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起復習工作,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會挑剔這個,挑剔那個,時間一長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這時父母要孩子上學,孩子自己卻偏偏不上。
2、內在驅動力不夠。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絕不坐著,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能拖就拖,這種是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有關。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獨立,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也讓孩子因為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
如何激發孩子上學的興趣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生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陪著孩子一步步前行。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孕育在土壤中的種子,他們的成長規律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成熟的晚,有些孩子成熟早,有些孩子少年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我們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等著花開花,樹成材,而不是一味去攀比。
孩子只有在不斷地被鼓勵和支持當中,才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這種“原來我可以做到”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不斷地去積累這種經驗,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未來,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中面對什么樣的困難,他的第一反應會是“我可以試試”而不是“我肯定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