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家長應該先從中找出原因,幫助孩子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孩子的學習自信心,以此來激勵孩子學習。
三年級孩子學習差怎么辦
1、了解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所有的孩子不愿意好好學習都是有原因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根本上去找原因,與孩子溝通好,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愛學習,并且與孩子共同去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這樣孩子的學習才會有所提升。
2、家長不要做"監工"。有些家長孩子學習時,自己就坐一邊當"監工",用監視審查的心態去監督孩子學習,孩子學習時心里不舒服,學習也不自然,還要背負怕被家長訓斥的壓力,肯定會影響學習效果。家長要適當放手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長。
3、設立清晰的學習目標。在家學習,孩子的約束力就會下降,每天的學習目標就會下降,這也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通常下,家長可以督促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制自己的目標,結束后咱們要及時肯定孩子給予是當時的獎勵。
4、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成長,自主學習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老師家長的作用就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在學習上擁有自信心就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這樣會給孩子心理上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動力,而不用家長們時時刻刻的去督促。
家長們平時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孩子學會從中總結和深化了解,并且給予一定的贊賞和鼓勵,這樣能夠提升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就感,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孩子成績不好,不愿意學習的原因
1.覺得學習沒有任何興趣。都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十有八九是覺得學習太枯燥了,一周七天,五六天要在學校里學習,根本就沒有玩耍的時間。對于還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來說,不讓玩耍,這就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
2.父母給的壓力太大。幾乎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有個望子成龍的期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學習上都有獨天得厚的天賦和優勢。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特別低的成績時,往往總會大發雷霆;這么一來,自然就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壓力過大,對本就不喜歡的學習就更加反感了。
3.學習給孩子帶來挫敗感。人多少總是會趨利避害的,一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在學習上獲得的成就感少之又少,得到的反饋幾乎都是負面的,這也很容易讓孩子抗拒學習、害怕學習。
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應引導孩子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課前準備習慣: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是上好一節課的基本前提,它包括聽到鈴聲要立即走進教室;準備好上課用品,課本、作業本、所有文具、學具等。家長要注意提醒孩子上學時帶齊學習用品。
二、課堂聽講習慣: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渠道,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活動,良好的課堂聽講習慣對于學生增長知識,掌握技能,都是至關重要的。課堂聽講包括思想集中、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并能根據所學知識內容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大膽發言等。
使孩子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一方面教師要制定課堂常規要求,講課引人入勝;另一方面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的課堂聽講情況,及時提醒孩子克服缺點,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三、做作業習慣: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技能的一種學習活動,良好的作業習慣是這一學習活動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也是重要的學習習慣。它包括:
四、預習復習習慣:預習和復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習活動,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的養成,是完成這一學習活動的基本手段。
家長要指導孩子進行預習,如讓孩子朗讀將要學習的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試著用拼音讀準字音等,及時復習,對知識的鞏固、記憶,理解、概括等作用是很大的,家長要重視指導和督促孩子及時復習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