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變得非常叛逆,跟父母是三觀不合,抵觸父母的教育,嚴重的甚至選擇離家出走,離家出走是不成熟的行為,給孩子安全上帶來的風險,也是難以想象的。那么,父母出現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
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1、尊重孩子,不勉強孩子。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要掌握方法,如果我們壓制得越嚴重,他們的反抗也會越激烈。如果我們可以放下父母的權威,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和他們溝通,他們則會感受到我們的尊重。
2、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脾氣。當孩子開始對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要被情緒沖昏頭腦。我們可以暫時從這種氣氛中走出來,讓孩子和我們都分開靜一靜。家長不要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做任何決定,也不要說那些傷人的話,只需要控制自己走出房間,等氣消了,再用理智去和孩子對話。
3、家長要推心置腹地和孩子談話,打消孩子下次離家出走念頭。當孩子離家出走回來之后,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回來就沒有事情了。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有第一次離家出走的勇氣,那么就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等到孩子回來之后,家長要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地談談。
在談話的過程中了解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然后向孩子講清楚自己的想法,并對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進一步地改正,從而打消孩子再次離家出走的念頭。
4、和孩子一起看一次有關孩子離家出走的教育節目。家長不應在口頭上教育孩子不能離家出走,而應該讓孩子看到真實的事例。畢竟孩子的想法很單純,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離家出走的不良后果。
讓孩子在真實的離家出走的事例中感受離家出走的危險,比直接口頭教育要有效很多。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關于孩子離家出走的訪談節目,或者與之相關的電影。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良家庭環境。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經接近成年人,對于周圍環境的感知、敏感度,已經遠大于小時候。再加上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反抗意識,當他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壓抑的環境當中,外向的孩子會選擇抗爭,內向的孩子則會選擇逃避。
2、逃避父母的懲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絕不輸在起跑線上”,“處處要高人一等”,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現在的孩子承受了很多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的壓力。再加上很多父母不知道給孩子減壓,孩子在學業上只要有一點退步,就輕則威脅、重則打罵。
3、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很多孩子是毀在手機上的。有了手機之后,孩子的接觸面廣了,但由于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好與壞之間,他很容易被壞的東西吸引過去。然后,一邊是父母的嚴厲,一邊是外面的花花世界;孩子理性的天平很容易向自我放棄的方向傾斜。
青春期孩子回來后家長該如何面對
孩子回來后父母不要數落孩子,家長要熱情、親切地給他溫暖。比如先讓孩子洗個澡,吃飽飯,睡個覺,不要先批評孩子的不是,問問孩子出去的幾天怎么度過的,孩子不愿意說就不要再問了。
青春期的孩子在處理很多事情時都不成熟,他的出走或許只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家長的一味指責與批評,更會把他推向叛逆的深淵。
所以等孩子回到家中,兩方的關系緩和下來之后,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一次平等的對話,父母首先應該從理解的角度肯定孩子返回的行為,指出孩子在整個過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所犯的過失。
如果家長有錯誤,要向孩子認錯,表示愿意與孩子共同努力改進親子關系。對于孩子犯的錯誤,可以把它作為一頁歷史翻過去,過后孩子犯錯時,不可舊事重提,老賬、新賬一起算,借此打擊孩子。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真的理解他、幫助他、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