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感受
不愿意寫作業的孩子,在面對作業時,情緒急躁不安、很煩、很無聊、很想出去玩、不想被嘮叨……有這些情緒很正常,不然他也不會排斥了。
我們要安撫孩子,讓他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是可以得到父母理解的,而不是父母眼里只有作業。舉個例子:我知道作業很多,做起來會覺得很難,還可能會有點煩躁,但我們要換一個角度想,做完一個不就像闖關一樣嗎,你把它當做關卡去闖,是不是就沒那么煩躁了呢?(家長可以想一些更好的表達方式去跟孩子說)
第二步:家長表達自己的情緒
看到孩子磨蹭半天不寫,我們內心一定也很煩躁,甚至很生氣,但我們不能把這種急躁通過發脾氣和嘮叨的方式去向孩子發泄。
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擔心,表達自己愿意和孩子一起解決目前這種困難的意向,通過真誠的溝通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歸屬感。
比如說:你不寫作業,我確實會擔心,不僅僅是擔心學習成績,更多的是害怕你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難了,但是你沒意識到,又把它歸為到寫作業上,我又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你?
對話的目的,是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第三步:及時鼓勵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進步的時候,我們一定別忘了及時鼓勵孩子。甚至可以反過來,讓孩子監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孩子“反客為主”,更有積極改變的欲望。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時你會忍不住嘮叨,還喜歡盯著他的錯誤讓他馬上改正,那你可以讓孩子在你有這些表現的時候提醒你,并保證自己能做到,且用行動來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改變。也算是互相監督,一起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