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不能罵,不能批評,自尊心很強。我們不能失敗。得不到想要的就哭,遇到小困難就退縮…其實這就是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現。那么,孩子抗挫能力差怎么辦?
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1、父母過度操縱和控制
許多父母沒有正確教導。孩子一哭鬧,馬上就停止:“別哭了”“不許買”“別吵了,煩死了”。
當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時,孩子就會失去自我控制和跟隨大人的能力。
哲學家弗洛姆是這樣說的:教育的反面是操縱和控制。是建立在對孩子潛力成長缺乏信心的基礎上的。它認為,只有成年人才能指導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孩子才能實現正常的發展。
2、對孩子太苛刻,高估自己的能力
許多父母都渴望他們的孩子取得成功。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每一件事上都是完美的。他們也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你要比他們優秀,你要排在第一位。
為了取悅父母,他可能會盡力而為,但他可能會給孩子增加壓力,認為如果有一天他考試考不好,父母會不喜歡他,他會變得無法面對挫折。
3、無所不用其極,孩子們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現在很多大人,尤其是爺爺奶奶,因為愛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為了孩子什么都做,根本沒有鍛煉的機會。如果有一天你遇到麻煩,你就會崩潰。抵抗挫折的能力是消極的。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么辦
1、父母應該塑造自己的形象
做事堅定,堅決,面對問題要冷靜,不要慌張,冷靜面對,尤其是媽媽,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示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挫折的看法。沒有人可以一直成功并且永遠不會失敗。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父母不應該感到驚訝。
如果你緊張,會讓你的孩子覺得這是一件大事。如果冷靜,就會給他信心,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挫折沒那么可怕!我們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一點小失誤時就打罵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只會讓孩子對挫折感到羞恥,無法勇敢地面對挫折。
2、解決問題
家長要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直觀地了解事物的發展過程,從反復的經歷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才能真正感受到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難,體會到挫折的快樂。成功恰恰來自于解決問題。
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敢于面對挫折的能力。
3、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于挑戰困難。
一句“你能行”、“你有多勇敢”、“干得好”、“看看你做得多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克服困難,這使得父母的“你能”變成了他們的“我能”!
4、逆向思維
讓孩子看到挫折的好處。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自然會感到沮喪。這是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看到挫折的好處的時候。比如孩子考試不及格,如果孩子感到沮喪,失去信心,可以鼓勵孩子:考試是考我們對情況的了解,不及格說明我們學得不夠扎實,剛好可以彌補不足,讓孩子看到失敗的好處。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么辦?有句話說得很好:“當父母,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配孩子一起去面對,而不是用挫折打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