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會發現他們的孩子無論做什么都缺乏主動性,其實孩子做事缺乏主動性,可能會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那么,孩子做事沒有主動性怎么辦?
孩子做事沒有主動性怎么辦
1、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只要孩子做出的決定合理且不危險,父母就應該盡量不要干預。相信您的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并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學習技能和自信。
2、給予鼓勵,而不是物質獎勵
父母在孩子身上花太多錢會適得其反,通過言行肯定、鼓勵和重視孩子的意見才是有價值的。
3、出您孩子的興趣所在
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父母要堅持,各種愛好,童年都是父母不斷的堅持,慢慢形成的。
4、讓孩子自己動手工作
做好自己的事,學會對自己負責,做好自己的本分,長期堅持產生主動性。
5、讓您的孩子減少被動的活動
限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游戲的時間,不因無聊或自己沒時間,放任孩子無限游戲,家長應引導孩子進行有趣的活動。
孩子缺乏主動性的原因
1、孩子性格造成的習慣
大人切記急于求成,因為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他們出生的時候,受各種條件的影響,在一定的教育和自己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基于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性格,從小培養孩子做起,比如撿玩具、書本等,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己主動做好的好習慣。
2、環境影響造成的習慣
大人要盡量避免或消除無關刺激的影響,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干凈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學習中專心致志,不易被其他事物打擾。
另外,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決定了他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為了讓孩子不需要大人的提醒,應該從孩子最感興趣的開始,最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并逐漸擴展到孩子可以接觸到的一切事物,使孩子養成做事一致的習慣。
3、對于家庭教育造成的習慣
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這種特殊的環境,讓孩子鍛煉的機會太少,主動做好的好習慣也難以形成。
所以,大人想讓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有目標,難度適中,也符合孩子年齡的特點。對孩子要堅持鼓勵表揚,適當的啟發引導和具體幫助,讓孩子通過一件事養成積極認真工作的習慣。
俗話說,“習慣是第二天性”。一旦孩子養成了習慣,他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做任何事情。另外,要鼓勵孩子養成堅持的態度,大人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向父母學習如何做好每一件事,從小養成做事的好習慣。
孩子做事沒有主動性怎么辦,我們要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內心感受,無論孩子的實踐活動是否成功,父母都應該給予尊重和理解,讓孩子建立自己的通向世界的通道,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