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長的年齡不同,經歷不同,想法和觀念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很難溝通交流,相互理解。那么怎么跟小孩溝通和相處?
怎么跟小孩溝通和相處
1、尊重孩子
孩子在自我意識出現后,家長就要開始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在每個階段嘗試自己的能力,也成為了家長眼中的“叛逆期”,孩子的“不聽話”其實是一種成長,家長在意識到后更應該懂得和孩子對話,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和你的要求發生沖突時,可以做出中立的選擇,完成孩子要求也必須完成父母的要求,這比起命令式的結果更加容易讓孩子接受和遵守。
2、多和孩子交流
在大人眼中,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是有他們的自尊心的,可以試著用商量的語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和自己平等交流,是尊重他的,當然尊重不是縱容,是非對錯還是需要嚴格教育的,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可以和孩子說明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開始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收拾,養成習慣后讓孩子主動收拾,這比一次次怒吼命令孩子收拾來的效果好。
3、不要打罵孩子
如果孩子做錯了什么,不要揮手就是一個巴掌,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不好,這樣就更會激起孩子的怨恨,暴力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要因為你一時的怒氣而讓孩子記恨你一輩子。這時候先冷靜下來,要準確的告訴孩子這件事是他做的不對,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4、要多加鼓勵孩子
對于自己的孩子,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不論孩子什么方面做得好,都可以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樣可以使孩子擁有自信,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肯定。
如何跟小孩溝通和相處
1、學會傾聽
孩子在出生幾個月后,就會逐漸開始有自己的思維想法,而且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所以他們跟上一輩比起來,也會更早形成自己的三觀。因此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孩子放置在什么都不懂的位置上,而是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等孩子說完了再發言。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的邏輯表達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而且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
2、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所以等孩子長大了以后,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但其實這種溝通關系是錯誤的,家長如果一味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長,那么只會讓孩子在隱忍中長大,遲早有一天會爆發出來。所以有的時候家長學會放手,學會尊重孩子的意愿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學會換位溝通
換位溝通非常重要,因為這能讓家長充分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同時也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和思考。畢竟在許多事情上,因為家長與孩子的見識不同,所以難免會出現不同的意見。那么在這個時候進行換位溝通,不僅能讓雙方理解彼此的想法,而且也能在溝通的過程中,找到比較合適的解決方法。
其實跟小孩溝通和相處還是很容易的,只要家長愿意放下身段,平等地與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也會給予家長同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