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萬千寵愛的家庭中長大的,任性、脆弱,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往往遇到挫折會不知所措,常常深受打擊。那么父母對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哪些?
父母對孩子的挫折教育
1、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作用
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比較強。如果家長遇到挫折驚慌失措的話,孩子就不可能冷靜下來。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時刻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積極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如何解決。
2、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家長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要與孩子進行溝通,鼓勵孩子傾訴,像朋友一樣耐心傾聽;然后幫助他們正確總結原因,分析為什么會受挫,不受挫,引導他們敢于正視自己,客觀地給自己合理定位,及時改變策略。
3、培養孩子正確的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家長應該要客觀評價,并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朝著合適的方向努力,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優點,還要找出自身的缺點,讓孩子能夠正確的評價自我。
4、教會孩子學會避開挫折
在盡可能的情況下,避開挫折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理想方法,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夠達到目的。但是避開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它需要特別地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
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一定要用心去培養,比如,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能夠變得很堅強和自信,充滿正能量。
關注孩子心理變化
孩子的心理變化非常值得家長注意,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卻不敢面對,又不敢說,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打擊,所以,要及時發現及時溝通,讓孩子放下包袱。
多給與孩子鼓勵
孩子需要鼓勵,因為他們的內心還不具備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需要別人的支持,才能獲得充分的信息,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勇敢。
激發孩子勇氣
在以上調節孩子的情況下,即撫慰孩子情緒過后,甚至也給孩子留有一定的退路之后,就要激發孩子勇敢去面對挫敗,及當下次挫敗來臨時毫不畏懼。因為孩子的巨大潛能都需要被父母們開發出來。
總之,我們可以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在認知上,讓孩子正確理解挫折,使孩子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讓孩子親身體驗挫折,消除孩子對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為上,教會孩子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勇敢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