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況很多,學走路時摔跤、和小伙伴相處時發生沖突、考試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適的引導,常會失去自信,產生退縮之感,甚至變得越來越軟弱。那么怎樣幫助孩子面對挫折呢?
怎樣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培養孩子生存能力
從孩子懂事開始,家長就應該幫助和教育孩子,學會一些基本技能,學會如何生存,學會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穿衣,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書包、文具,而且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受侵害,遇到傷害和困難如何避免。
保護孩子的求知欲
小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試圖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積極鼓勵,不要認為孩子無法駕馭這件事,就果斷阻止孩子,讓孩子畏手畏腳,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堵塞了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要學會延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家長要注重培養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和控制力。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不要急于去滿足,可以通過刻意延時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比如,孩子遇到了某些困難,家長要鼓勵他堅持一下,而不是馬上給予幫助,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
如何教會孩子面對挫折
1、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到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處的。
2、要善于把握抗挫折教育的時機
在平時孩子碰到困難時,家長教育孩子要采取不回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地向困難發起挑戰。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便增添了勇氣,激起了戰勝困難的愿望。這使家長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自己的“我行”!
3、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4、樹立榜樣,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他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孩子的挫折心理不是一兩天就能夠養成的,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生活。培養孩子正確的面對挫折是一生的功課,我們要不松懈,不放棄,不斷的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