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大人是這樣,孩子也不例外,其實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應對挫折的良好心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抗挫折能力。那么怎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怎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適當的挑戰
家長平時就應該給孩子適時的挑戰,例如多跳一下跳繩、多寫一行生字,在孩子能力范圍內鼓勵孩子多做一些,當孩子達到目標,不僅可以享受這份成就感,更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提升。
2、放手讓孩子做
現代社會由于少子化因素,家長對于孩子總是寵愛有加,因此事事幫孩子做好,這使得孩子獨自面對挑戰時採取逃避策略。多鼓勵孩子去做,父母只要一旁觀察并在適當時候給予鼓勵或協助即可,這讓孩子不僅從錯誤中獲得成長,也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
3、情緒可以發洩,時機很重要
即使是大人,遇到不如意時也會利用哭泣的方式來發洩,但對孩子來說,他們無法選擇適當的時機表達情緒,因此常見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建議家長每天睡前與孩子談話,讓孩子表達今天的各種情緒,協助孩子做正確的情緒管理。
4、預習功夫不可少
當家長知道待會兒的行程會造成孩子挫折或不悅,則應該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5、先獎勵、再鼓勵
訓練孩子挫折忍受度絕非一天兩天的事,因此孩子在過程中表現不佳,家長也應針對孩子進步、表現好的部分給予獎勵,即使是拍拍肩膀、說聲「好棒!」都有助于孩子減輕挫折所帶來的壓力,之后再以鼓勵的方式說明孩子再次嘗試,這將有助于孩子正向面對挫折。
6、家長以身作則
當家長遇到困難時如果采取逃避的態度,孩子將有樣學樣,因此家長必須先做給孩子看,如果家長不小心犯規了,也應誠實向孩子解說,這樣不僅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面對挫折,也有助于孩子對于父母的尊敬與服從。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1、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一些比較簡單的小事情,但不要過度關注,只要是沒有損害到孩子的利益的,允許孩子去做就行。家長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面對外在的挫折和困難時,比較有勇氣去面對。
2、孩子有了一點挫折和困難時,家長不要責怪孩子不想學習,認為他們天生就是“壞孩子”。其實孩子有這種“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缺點,如果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能給予鼓勵,不能及時讓孩子感受到困難與挫折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跟孩子多講講學習的重要性、美好的事物,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不怕學習和失敗的勇氣。
3、多贊美孩子,比如和孩子討論學習時,孩子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時,不要馬上去反駁孩子的觀點,而是應該“多多點贊”,鼓勵孩子主動思考,說話語氣和抑揚頓挫一點,這樣可以讓孩子有被鼓勵的感覺。
4、課堂上遇到難題時,可以有人替代孩子去求助老師、同學解決,對于自己不會的問題,也可以私下學習一下。也可以叫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堂上的注意力會保持得更久,課堂聽講的能力強了,學習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5、平時多帶孩子外出玩,外出外面的環境相對更復雜,比如在外面吃飯和學校學習的環境差別較大,外面的飯菜更誘人,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訓練孩子的抗挫力。
我們在幫助孩子學習抗挫時,自己的心態也很重要,盡量克制住自己的沖動的情緒,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雖然過程很漫長,但效果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