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關于“該不該讓孩子吃苦”的命題,常常引起大家的討論,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那么,該不該讓孩子吃苦呢?
該不該讓孩子吃苦
1、吃苦教育可以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
這一代的孩子真的是幸福快樂的,不像八零后,雖說還不至于吃不飽穿不暖。那時候,父母都拼命干活掙錢養家糊口,家里基本上都是三四個小孩,能有書讀的都算是幸福的了,哪里還有其他奢望。所以,從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2、吃苦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現在這個社會物欲橫流,稍不注意,就會迷失自我。吃苦教育可以讓孩子懂得,需要什么樣的人生,就依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而不是不勞而獲。
3、吃苦教育可以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當代社會真的是陷入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尷尬境地,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唯利益至上了,造成這樣的局面都是因為一顆人心。
如何實行“吃苦教育”
1、從日常生活中開始
讓孩子干繁重的活、餓肚子,并不是“吃苦”教育。父母該思考的是,身邊哪些小事既是孩子能夠承受,又可以感受到困難的。
比如疊衣服、整理衣柜、媽媽做飯的時候在旁邊幫忙洗菜。家長不妨試著讓孩子自己整理文具、清洗書包,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抱怨,但父母要嘗試著讓孩子去做,相信會完成得很好。
2、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
孩子都會習慣性地逃避挫折,“吃苦”教育的意義在于,教會孩子和挫折正面對抗。不管結果如何,要讓孩子知道,遇到挫折態度要積極,不要試圖逃避,勇敢地去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比如孩子下樓梯時摔倒過,后來只要看到樓梯就不敢走。這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勇敢面對,即使內心很害怕,也要試著踏出第一步。孩子可能會哭,但還是要讓孩子去改變。有信心改變,人生才可能不同。
3、對孩子進行適當地批評和約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做錯了事,媽媽也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而忽視,不能放縱孩子,改教育的要教育,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而且還可以嚴厲一些,讓孩子可以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吃苦”教育在實際運用中很有用處,不過也要注意適度。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同,能吃苦的能力也不同,有時施力過猛,反而會打擊孩子。父母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面對挫折,成為一個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