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父母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學習上,往往忽視了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而也導致了孩子不愿意做家務,不愿意與父母一起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孩子不吃苦不努力咋辦?
孩子不吃苦不努力咋辦
1、培養孩子生活獨立
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生活中,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獨立穿衣、獨立洗漱、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學習上,獨立完成作業;心理上,獨立思考問題,自己做選擇。一定程度上,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有主見,并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2、有意識地布置任務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故意布置一些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如果孩子完成了適當的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給予其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以調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此外,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農村體驗生活、夏令營、與農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動。
3、要與孩子共同吃苦
培養孩子吃苦,家長要首先有吃苦的精神,并樹立吃苦的榜樣。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等。
遇到不可口的飯菜,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難吃、吃不下去等話語,而是告訴孩子,雖然不好吃,也不要浪費,生活中不是每頓飯菜等能符合胃口,就當是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了。家長能做到,孩子才會努力去做。
4、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
父母要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又能和大家一起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下生活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孩子通過與他人之間的相互溝通、信任、合作和承擔責任,產生群體協作效應,為集體的成績而自豪。
為什么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
1、家長重點關注孩子的學習
都說“知識就是力量”,現今社會,上好大學,擁有好文憑是一條通用的康莊大道。這也造成許多家長都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一切都要給學習讓步,為了給孩子騰出學習的時間,學習以外的事情堅決不允許孩子去做,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當然不能夠吃苦耐勞。
2、家長照顧太無微不至
相信大家都見過每年新生入學,大批家長親自給孩子鋪床、套被罩的事情,更有甚者,到了大學還是由家長代勞各種事情,孩子袖手旁觀。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也很多,幾個老人加上爸爸媽媽全部圍繞著孩子轉,對孩子照顧的過分精心,孩子缺少鍛煉、“吃苦”的機會。
3、家長不愿意孩子吃苦
我們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小的時候都吃過很多苦,受過吃苦的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不愿意孩子再吃苦。殊不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能因為家長的意愿,耽誤孩子的成長。
因此,家長們眼光一定要長遠,為了孩子今后能夠更好的發展,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總之,家長們要想不培育出只知道依賴父母的孩子,讓孩子成人后能夠獨立自主、很好地適應融入社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