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路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世上沒有那么多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跌倒。失敗了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家長及時地鼓勵和引導,就會很容易陷入失敗的低谷,再也爬不上來。那么孩子面對挫折家長如何去引導?
孩子面對挫折家長如何去引導
1、確認價值
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是值得被愛的,他們的價值不會因為行為偏差而改變。這點對于現代資訊爆炸的年輕人來說,很難認同,因為他們認為價值來自于自己的表現。
比起父母之言,年輕人更聽信網上的信息,我們需要積極地向孩子傳遞正面價值,以抵擋網絡世界所帶來的負面攻擊。簡單來說,讓孩子明白你是愛他的。
2、給予掌聲
家長可用鼓勵的話語、樂觀的微笑、贊許的目光來增強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并幫助孩子分析產生挫折和失敗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
孩子遭受失敗和挫折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一定不要動不動就把失敗原因完全歸咎于孩子。
在孩子不能正確認識失敗的原因時,家長可以結合具體事件和具體情境引導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在歸因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強調孩子的能力,保護他們的自尊、自信。
家長要盡可能在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之間找到平衡點,使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有信心面對,還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不是只期望成人的幫助或替代。
3、正視感受
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容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表現出萎縮、退卻、逃避等消極行為。
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
4、分享過去經驗
最好的安慰方式之一,就是告訴孩子“父母當年的失敗經驗”,“我當時也是…”從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如何走過這段挫折的記憶,并把學習心得分享給孩子,他會從父母的經驗中得到鼓勵。
5、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家長不能重知輕德,不強迫孩子非要達到他力所不能及的目標。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才能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
如何幫助小孩提高抗挫折能力
嚴厲批評無理取鬧
孩子在輸掉比賽以后,如果和家長哭鬧,甚至是發脾氣,我們家長一定不可以縱容,一旦縱容一次,就可能出現第二次、第三次,所以,家長應該嚴厲批評,及時制止。
教會孩子坦然面對
孩子在比賽中失敗了,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重,把比賽當成一種游戲,只要得到快樂,得到提高就會很高興,有時候比賽也是靠運氣的,所以,讓孩子接受這個理念。
化敵為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同一件事情,對樂觀的人來說,就是福,對悲觀的人來說,就是禍。要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選擇最好的角度看待自己所受的挫折,從而化敵為友,化悲痛為力量,有時甚至能將壞事變成好事。
此外,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他人,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抗挫力的伊始,能給孩子最堅定的安全感。父母要給孩子有合理的期待,父母也要樹立榜樣,父母積極的心態,對生活的熱愛,都會無形中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