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輸不起,愛哭,遇到難題容易放棄,在陌生人多的環境不敢說話。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孩子心理的脆弱,也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差。那么孩子受挫折如何疏導教育孩子?
孩子受挫折如何疏導教育孩子
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從孩子懂事開始,家長就應該幫助和教育孩子,學會一些基本技能,學會如何生存,學會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穿衣,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書包、文具,而且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受侵害,遇到傷害和困難如何避免。
要注意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小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試圖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積極鼓勵,不要認為孩子無法駕馭這件事,就果斷阻止孩子,讓孩子畏手畏腳,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堵塞了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更容易適得其反。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和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引導孩子如何改正錯誤,而不是數落孩子,在控制情緒給孩子做好楷模。
要教會孩子團隊協作能力。無論任何人,單打獨斗都很難成就事業,因此,小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團隊合作意識,懂得依靠團隊的力量去做事,做成事,并學會互相取長補短。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思讓孩子配合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善于接納不同意見的人。
要學會延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家長要注重培養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和控制力。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不要急于去滿足,可以通過刻意延時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比如,孩子遇到了某些困難,家長要鼓勵他堅持一下,而不是馬上給予幫助,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
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的方法
1、把選擇留給孩子。
家長不要把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而要給孩子更多選擇,讓TA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正從內心去激發TA的抗挫能力,使之從自己選擇所致的挫折中成長。
2、家長以身作則。
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樣是父母。“身教勝于言教”,父母對待挫折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可以經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種大小困難的事例告訴孩子,并與之分享戰勝挫折后的快樂。
3、培養孩子自立。
挫折教育不是簡單的創造困境讓孩子去經歷,而是當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候,父母不要急于去為TA排除一切障礙。父母應確立與孩子的“顧問”與“詢問者”關系。父母向孩子提供建議和咨詢,由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樣會很有助于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能力以及對其行為自我負責的精神。
4、磨練孩子意志。
父母要精心設計一些磨練孩子意志的活動,讓孩子適當吃苦,培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參加夏令營或登山活動等。
孩子面對困難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一起面對,一起解決,很快就過去了。并且家長在幫孩子分析遇到困難的原因時,不要完全歸因于客觀原因,要幫孩子找到主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