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要體現出,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教養方式,給到孩子和善而堅定的陪伴。養育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愛,更重要的是養育的方式。
有的父母認為需要管教嚴厲,有的父母卻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驕縱寵溺。,有些父母則在控制過多和過于嬌縱之間來回搖擺。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能做到和善而堅定,既可以保證情感的鏈接與傳遞,也能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品質與習慣。
正面管教的12個方法
1.堅持與孩子一同前行
我們需要跟孩子一起前行,只有這樣的話我們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很多時候父母都做不到陪伴,而是只會用口頭教育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其實這樣的方法并不能夠讓孩子聽話,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想要給孩子足夠的教育,正面管教是必然的趨勢。
2.制定計劃讓孩子參與
當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時候,我們需要制定計劃讓孩子參與進去。如果總是放任著孩子不管的話,那么孩子是不可能進步的。
有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主動出面,給予孩子一定的計劃,讓孩子跟隨著計劃去走,這永遠要比瞎子摸象實在。只要孩子能夠了解如何才能夠有效的施行計劃,那么他們就不會出現大錯誤。
3.要觀察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沒有必要去摻合孩子的事情,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過多的責備,更不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的主要方式就是要看到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需要在一旁觀察,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
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鍛煉出一個強大的孩子,如果我們總是插手的話,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
在施行正面教育之前,我們還需要質問一下自己。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展開正面教育方式呢?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好準備呢?
其實并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擁有正面教育的能力,所以這還需要看父母到底有沒有這份毅力。
4.尋找積極的一面去鼓勵孩子。
對于正做出不當行為的孩子進行鼓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在面對不良行為時會出現負面情緒。為了不讓情緒優先,這時候父母要按下“行動暫停”鍵。先什么也不做,而是冷靜一下,到情緒平靜下來再想想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找出這件事積極的一面去鼓勵孩子。
孩子做出某種行為時,他并不能認識到行為背后的錯誤目的,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識別出錯誤目的,才能有效幫助他改變。
5.自然結果教育,孩子從結果中明白自己的行為。
為了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記在心里。如帶孩子出去散步帶水一事,就可以交給孩子自己來完成。可以提醒三次,之后如果孩子忘帶,在外面渴了就得忍著。這樣的體驗比說教更深刻,孩子自然會記住了。
6.關注解決問題,把問題細分化。
當我們關注解決問題時,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關注孩子做事的方式,就不會對孩子產生情緒。
在解決問題時,采取“小步子原則”,把事情細分化,讓孩子體驗到成功足夠簡單的步驟。吳軍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對于孩子個人特別認同,一次次成功能激發孩子的信心。
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最需要愛,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
因此,肯定孩子的任何積極努力,放棄對孩子的完美期待,關注孩子的優點,并用語言和行為表達你的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