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孩子會不會造成心理傷害?當然。家長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孩子變的膽小,孤僻,不敢與他人交流。而且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打小孩子會不會造成心理傷害
1、孩子會變得懦弱、自卑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必然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因為怕打,所以對父母唯命是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自卑,凡事都缺乏自信。所謂“強勢媽媽帶出弱勢兒女”就是這個道理。
2、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脾氣,遇事缺乏耐心,與同齡人交往時具有攻擊性,因為父母給他做了暴力美學的榜樣,孩子會有樣學樣,遇到事情就想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3、孩子會養成撒謊的毛病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還會慢慢形成撒謊的習慣。犯了錯誤之后,孩子為了避免回家挨打,就會說出一些欺騙父母的話,久而久之,做人就慢慢失去了誠信。
孩子犯錯的正確引導方式
1、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打罵孩子,要好好的跟他們講清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作出深刻的反省,讓孩子主動去道歉。而不是一味地逼迫他們去道歉,這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幫助孩子分析是非對錯
很多孩子有時候并不清楚自己錯在哪里,這時候家長需要在孩子冷靜下來后,幫助孩子分析其中的是非對錯,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并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讓孩子學會彌補錯誤。
3、告訴孩子道歉的重要性
道歉是一種良好的、負責任的品德,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道歉的真實意義,告訴孩子道歉不是對他的否定,也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它是犯錯后必須做的一件事,不管是大人和小孩,犯錯后都要道歉。
4、家長要以身作則
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自己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一旦自己犯了錯,也不會主動向孩子道歉。“身教”比“言傳”往往更具說服力。作為家長,無論是在與他人相處,還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也難免會犯錯。這時,父母也應該主動道歉,現身說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道歉是犯錯后應該有的行動,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能采用打罵的方式,這只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影響孩子正常的成長。我們要好好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找到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