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孩子的某一階段,家長會發現這時的孩子變得非常愛撒謊,無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孩子的這種情況讓家長感到很擔憂,害怕孩子會養成壞習慣,卻又不知道該怎么幫助孩子改正。
三年級的孩子撒謊怎么辦
一、尋找孩子撒謊背后的原因。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撒謊,首先要找出孩子撒謊的原因。根據調研發現,一般6-8歲的孩子撒謊行為較為普遍。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撒謊的壞毛病還是可以改正的。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先平和地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同時家長要表現出愿意聽孩子說話的態度,給孩子足夠的耐心,讓其自己解釋下撒謊的原因。
二、區別對待孩子的撒謊行為。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父母要學會判斷其撒謊行為的性質是不是惡劣的。比如有些孩子因為心智發展差異,或者父母關系不和諧,而表現出幻想性撒謊。
比如孩子總是說自己的爸爸是公司高管,媽媽是銷售精英,沒什么時間來參加學校的家長會。而實際上孩子的父母就是公司的普通員工,就算要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也是有時間來參加的。孩子也會害怕父母或者朋友拒絕而撒謊,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是不能完全否定孩子的。
三、為孩子構建民主的家庭氛圍。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孩子一旦做錯事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尤其是一些過于嚴厲的家長,孩子一犯錯就“竹筍炒肉”,長期下來,孩子漸漸產生恐懼心理,潛意識里想要逃避父母的責罰。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無條件地接納和關懷孩子,不要實施“棍棒教育”,多給孩子表達自己內心心聲的機會,以理服人,民主友善地對待孩子。
四、用啟發式的話語勸導孩子。當孩子做錯事后,父母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犯錯,容易情緒化處理事情,用懷疑的口氣質問孩子:“是不是你干的?”這種問法自然會讓孩子感到如履薄冰,容易誘發孩子撒謊。
孩子做錯事不能一味地指責,而是應該注意換種平和的溝通方式,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想著去逃避懲罰,而會去考慮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三年級的孩子撒謊的原因
1、家長太過嚴厲。有些家長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非常重要,必須要孩子考到前幾名,否則就“家法”伺候。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情感生疏缺少溝通,面對把分數視為命根的家長,孩子不撒謊也很難。這時撒謊成了孩子的護身符,成了避免挨打、挨批而無奈做出的選擇,時間長了,撒謊就成了一種習慣。
2、為了某種心理需要。比如孩子,為了讓父母帶她去旅游而撒謊一樣,許多孩子為證實自己的能力或為了獲得某種權益,會蓄意說謊,比如:“老師今天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測驗考了第一名”等等。
3、為了中傷他人。一些孩子因為別的孩子得罪了他,而制造一些謠言來中傷他人,這類謊言發生在年齡稍大的孩子中間。這類謊言不易識破,而且對他人有傷害力、破壞力,性質較嚴重,必須及時制止。
當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父母這些做法是錯誤的
打罵孩子。有些父母在得知孩子撒謊的時候,立即情緒失控,火冒三丈,輕則罵罵孩子,重則便直接動手,實行棍棒教育。而這種不管是情緒還是言行上的,對于孩子所起的教育作用都將適得其反,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會將孩子推遠。
置之不理。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只是孩子,有些小毛病、小問題則無可厚非,長大之后就會變乖,就會慢慢懂事,出于對孩子的愛,哪怕孩子犯錯了,依然是舍不得教育,而放縱其自由。
殊不知“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孩子在言行上有失、從出現撒謊的行為時,父母應該了解清楚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加以教育引導,讓孩子往正確的道路上前行。